不知道誰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得不到想要的東西,二是得到了。”真吊詭!好好地想一想,這句話確實是太經典了。聽起來好像是蠻消極的,但卻道出了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
從小到大,我們就在追求幸福快樂,其實從出生到死都是這樣,但誰真的活在永恒的幸福中了呢?看看周圍,真是少之又少。如果你活在繁華的大城市,這樣的人似乎更少。因為大家都在忙著追求,追求,追求。
小時候,我看到別的小朋友有好看的玩具,我就天天想著要買。等到我終于買了自己想要的玩具,我會感覺很開心,然后玩一陣子,覺得沒意思了,又想買其他的玩具。當時自己沒錢買玩具,爸媽又不給錢買,就想長大了會賺錢了自己買玩具,可是等長大了會賺錢了其實早就不想要以前的玩具了,要另外的玩具了,比如一臺電腦、一部車。
沒上學時,羨慕可以去上學的小朋友。讀書了,剛開始覺得好新奇啊,有好多朋友一起玩。慢慢地,覺得好煩啊,那么多作業要做,上課不能說話,要坐得直直的,讀書好沒意思啊。忍啊忍,放暑假了,好爽啊。暑假放久了,無聊啊,想回學校了。熬啊熬,上了初中,以為上了高中會好點,結果上了高中要面對高考;熬啊熬,以為通過高考考上大學會好點;好了,上了大學爽了一陣子,然后發現別人都在賺錢了自己還在花錢,別人都結婚生孩子了自己還是光棍;熬啊熬,終于畢業了,畢業的那一刻,多么幸福啊!熬了十幾年,終于不用再讀書了,工作了,可以自己賺錢養自己了,把課本一賣,只有18.5元!工作了,有一種自由的感覺啊!慢慢地發現,沒錯,現在經濟獨立了,可以這錢不能隨便用啊,要存錢買房呢,房價老高了;沒錯,不用讀書了,不過,你還是要不斷地學習啊,不學習就落后了,還要經常應對各種職稱及評審考試呢;而且,我的暑假和寒假呢?
為什么越是出名的飯店給的飯量和菜量都很少?因為你滿足了,你下次就會去下一個飯店。價錢越高,量越是少,這飯店生意就越好。因為越是滿足不了我們的,越是難以得到的,就越是吸引我們。一個需求得到滿足了,我們就會有新的需求;越容易得到的東西,我們就越是沒有安全感。看到一張10塊躺在地上,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拾起來,看到一張100塊,我們就會考慮一下,有沒有這么好的事情啊?想半天,然后“我先看到,別人先撿到”。有個朋友說她覺得自己“喜新厭舊”,她算是個誠實的人,是人就喜新厭舊,因為人都喜歡追求,越是得不到,越是想得到。
人生就是這么一連串追求的過程。有人說,有追求,是好事。沒錯,問題是,在追求的過程中,我們不幸福,以為只有得到我們想要的我們才會幸福,然后得到了,也只是幸福了一陣子。而且,在追求的過程中,我們是多么地不擇手段!為了買玩具,去偷父母的錢!為了有個好成績,要么通宵達旦,要么考試做弊!為了在工作上有成就,要么拼命加班,要么在背后陷害同事,不斷地追求。存錢買房吧,省吃儉用,把胃病給省出來了!買了一套房,我得存錢買第二套,我還得買車,買了一部我還得買第二部,一部單號一部雙號的,然后我得存錢給孩子買房買車,好讓他娶媳婦,最好給我子子孫孫都留一筆錢!然后,好不容易一切都得到了,問題出來了,我怕會失去啊!錢多了有人偷,車會被人刮花,小孩子怕被人抱走!
是怎么回事呢?沒有享受當下,享受追求的過程,抗拒本然。有什么不要什么,沒什么要什么。
能不能只是享受這個當下,享受這個過程,而不論結果如何都幸福呢?即使下一刻就死了,能不能毫無遺憾呢?在我沒有房子的時候,我能不能享受宿舍這張簡陋的床?在我沒有小車的時候,我能不能享受這部單車,甚至享受步行的樂趣?在我沒有伴侶的時候,我能不能享受這單身的自由?我能不能就享受此刻的工作或是生活,而不是想著怎么讓自己升職,怎么讓關系升級?我能不能就接納現在的狀態,不去追求開悟?能不能變成“人生有兩大喜劇:一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二是得不到”呢?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