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父母總會對我們說他們是過來人,也總是很有責任的指導孩子人生少走一點彎路,以父母的前車之鑒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去做,不會像他們一樣受苦受累。下面就看看這位母親怎么對天才女兒說的。
一、擇業:性之所近,力之所能
一個人只有從事自己感興趣,適合自己個性的職業,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樂趣,也有可能在事業上出類拔萃甚至登峰造極,也才能為家庭,祖國和人類做出最大的貢獻。人非圣賢,誰無短處?千萬不要對自己的不足耿耿于懷,揚長避短才是明智的選擇。
媽媽之所以讓你自幼“行萬里路”,鼓勵你參加美國著名大學的活動,了解北京大學各專業的課程設置,就業方向,就是為了讓你在高考前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這個世界的正常運轉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止“男怕入錯行”,女也怕入錯行。不要過多的考慮所謂的“熱門專業”,大家都去擠獨木橋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你切忌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而應發揮自己獨有的興趣和特長。
二、拜師:名師出高徒
無論你考取哪一所大學,我都希望你早早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受到大師級人物的悉心培養。大學里不乏聰明的學生,但只有品格優良,有創造潛能的學生才會受到導師的賞識和傾心培養。無論有多強的學習能力,一個不尊重老師的學生都是無知而愚蠢的。大師級人物可能貌不出眾,衣著樸素,但他們具有滿身的智慧和學問。你不經歷“八十一難”是取不到真經的。希望你努力考取心儀的大學,早日受到大師的指點。
三、為學:海納百川方為大
知識無窮無盡,浩如煙海,你一方面需要學習所選專業和相近學科的知識,達到厚積薄發;另一方面還需要博覽群書,使各種學科知識相互滲透,向通才方向發展。靈感和創新常常需要跳出本專業的狹隘,固定的思維模式才能涌現。
逛書店是絕對必要的,而充分借閱圖書館的藏書更是大學生的明智之舉。當然,實踐出真知,社會本身就是一本書,讀書的目的是解決問題,服務人類。無論博士亦或是天才,只有為社會創造價值,才能為社會認可。徒有知識而拒絕為社會工作的人猶如馱著書本的驢子,毫無生存的意義。
四、為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里我更想提醒你的是:務必要慎交朋友。孫臏和龐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盡管最終龐涓死于孫臏之計,但對于人生和友情來說,他們都是失敗者,一個短壽,一個身殘。你千萬不要和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之流來往。不要希寄希望和每個人成為朋友,人生得一知己就算是幸運的事情了。
五、生活:既要入得廳堂,也要下得廚房
當今社會對女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雖談不上要求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幸福的女性事業家庭都能挑得起。媽媽讓你高二暑假在廚房學炒菜,就是想告訴你:書中沒有飯菜。你崇拜的希拉里和撒切爾夫人也要親自下廚。我深信:閱讀能改變命運,但讀書不是生活的全部。
你自幼酷愛讀書,這是你學業后勁十足的原因,而媽媽更希望你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生活的智慧。你15歲即將跨入大學的門檻,這樣你即使博士畢業也才25歲。你有充足的時間完善你的情趣,彈鋼琴,游泳,打乒乓球……學習工作要努力,娛樂放松要盡情。無論我們怎么付出,只是希望你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