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里有位員工,無論換哪位領導,她都能跟領導搞好關系,相處融洽,所以每年評獎評優時,優秀、上臺領獎這種事自然而然都會落在她身上。我很好奇她到底有什么過人的本領。
后來因為工作關系,我跟她有過幾次業務上的接觸,才發現,我也喜歡和這樣的人打交道。無論你提出什么見解,她總是給予認同和肯定,而且還能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意見,并通過溝通讓你了解、理解或認同她的觀點。
跟她一起工作,連工作也變得非常愜意、非常舒服。不排除她思維活躍、業務熟練、經驗豐富等能力方面的因素,但她身上更寶貴的品質就是她懂你,她尊重你的想法,她知道你需要什么,她會擊中你內心的柔軟,讓你的心一下子變得暖暖的。
2
朋友的女兒從德國來玩,當天天空灰蒙蒙的。朋友B怕天氣和德國相差很多,讓她對中國印象不好,就自我解嘲地說,這兩天霧霾有些厲害。沒想到朋友的女兒脫口就說:“沒覺得不好”,我和朋友B會意地點了點頭,覺得這女孩說得人心暖暖的。
這算虛偽嗎?有些自認為耿直、誠實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是虛偽,違心地不說真心話,明擺著的事卻不承認,明明天氣就是灰蒙蒙。但是這樣的人,她就是有穿透霧霾看懂陽光的能力,就能在你感覺內心柔軟的時候,給你一點力量。哪怕這么一點點,也會讓你的心有被撫慰了的溫暖。因為她“懂”你國家的國情,她尊重你們所處的環境。
3
女兒剛考完試,說可能考得不好。我安慰她說:“沒關系下次早點復習,準備得充分點兒。”
她忽然很生氣,說:“你認為我復習得還不夠好嗎?還不夠努力嗎?看著她生氣,我知道話沒說在點子上,就默不作聲。心想本來是安慰她的,卻惹得她生氣。
過了半日,估計她還在介懷這個問題,又問起我:“萬一我考得不好怎么辦?”
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換一種方式安慰說:“沒關系,可能考試題比較難。你覺得不好,別人也覺得不好。下次我們好好考。”
她又不高興了,說:“難道自己考不好,就要認為別人也考不好嗎?怎么能把考不好都怪在考題難上,再說哪有那么多下次,下次要幾個月后,你以為考試機會那么多嗎?
我又沒回答到她想聽的答案上。我都不知道跟她怎么說話了。在她情緒不高的時候,還是盡量別惹她了,馬上轉移話題。哎!情商如我,人生路漫漫啊。我得修煉多長時間才能過關啊。我也想尊重她,也想安慰她,但離能做得好的距離還很遙遠啊。
4
沒想到幸運的是,我獲得了第三次回答這個問題的機會。到了晚上,她又擔心地跟我說起:“我錯了三道選擇題了,怎么辦?”
我又換了一種方法安慰,就說:“你已經復習得夠好了,已經很不容易了。相信你自己,成績沒出來之前不用擔心。”
這次終于闖關成功了。
她居然笑著說:“是的。媽媽。你這樣說,我覺得很安慰。我覺得我復習得也夠認真的啦。我都復習四輪了,反正我盡力了。”
看著她如釋重負的樣子,我也感到很欣慰。其實她雖然認為考得不好,但成績并沒出來,她只是有一點點擔心,內心缺乏一點點自信,需要你幫她找回自信而已。
之前的兩次,我也認為她沒考好,所以安慰她,沒有肯定她。第三次,我先肯定了她,說她復習得夠好了,已經很不容易了。她就得到了和她內心一樣的答案。她也覺得自己夠努力了,夠盡力了,至于結果怎么樣,就不去管它了。
我們親密為母女,但想要觸摸到她心底的那層柔軟,也隔著千山萬水。“懂”一個人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5
為什么懂得尊重的人,會讓人有暖暖的感覺呢?因為懂得尊重的人恰巧滿足了我們所有人對尊重的需求。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
尊重又分內部的和外部的。
內部的是自尊,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
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
也就是說當我們吃飽喝足,處在一個安全的社交環境中時,接下來的需求就是尊重需求,這是每個人都需要的。
6
工作、生活中,口口聲聲稱尊重的人不少,但真正能做到尊重卻不容易。
尤其在親密的親子、夫妻和親人關系中,大家往往因為過于親密,說話過于隨便,忽略了尊重,忽略了忍耐,時不時的傷了對方的心,卻無從知曉。
親子關系中,經常聽家長說,讓孩子不要玩游戲,趕緊去學習,卻被孩子說成嘮嘮叨叨很煩人。
夫妻關系中,對于妻子的叮嚀與囑咐,有些丈夫卻認為是妻子想把自己栓在家里,是想控制自己。
同事關系中,好心的提醒卻被理解為多管閑事。
所以大家偶爾也會感到好心沒好報。明明是對她好,明明想讓她感受我的善良、我的體貼、我的溫度、我的熱情,到后來卻一言不合一拍兩散,落得讓人無語凝噎,讓人欲將心事付瑤琴,感慨知音少,弦斷有誰知的結局。
7
做人很不容易。
若連親密的愛人、貼心的父母、知心的兒女都不能說心里話了,都不能隨意講話了,那這世上還有可以信任的人嗎?
所以說人很容易感到孤獨,感到高山流水,曲高和寡,感到不被人理解。
但是如果我們從人類需求的角度去分析,理解了任何人都有內部自尊和外部尊重的需求,都渴望獲得信心與自主性,能勝任人生的各種角色時,就不難理解了。
有些人認為,我為什么要討好別人。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我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就喜歡心直口快,就喜歡沒心沒肺,沒那么多花花腸子。
有些人,當面說了很多違心的尊重別人的話,但背后里又大倒苦水,不吐不快,仿佛因為違心說話受了很大的委屈。
如果因為尊重別人而讓自己感不到尊重,那只是單邊尊重。
在尊重別人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希望同樣獲得別人的尊重,這才是雙贏的智慧選擇。讓別人心暖暖的同時,自己的心也要感覺暖暖的。
8
親密的關系中,這種感覺尤其重要。
舉個例子,朋友B最近情緒很不好,孩子學習成績差,工作不理想,加薪無望,升職更沒機會,年紀輕輕就感覺每天像混日子一樣,心情低到極點。
當他跟妻子說起這些時,妻子只淡淡地說了句:“你也不錯的,不能看輕自己”。
朋友B說本以為妻子會埋怨他整天一點追求都沒有,還指望加薪升職,你一輩子只能這樣啦。或是跟自己一樣吐吐槽,發發牢騷。但是沒想到妻子的一句話,讓他感覺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自己還是不錯的,心里的糟糕情緒一下子被撫平了,暖暖的。
其實他也算優秀,只不過在一家平臺不大的公司,未來想有大的發展也談不上。他內心可能有些焦慮,但他妻子恰到好處的尊重,撫慰了他內心的柔軟。
9
圍繞我們的各種關系,戀人、愛人、夫妻、父女、母女、婆媳、翁婿、兄弟姐妹、妯娌、同事、上下級關系等等,每一種關系,都需要彼此尊重。
尤其是在各種關系建立初期,大家情深意濃,恨不得融合成天底下、人世間最親密的、讓人艷羨的關系時,彼此心里不設防,而將內心各種想法展露無余。在這種情況下,反而更容易因為一言不合而觸動內心深處的柔軟,讓人感覺自尊受到了傷害。
可能有些人大咧咧說沒關系,有些人表面不露聲色,但都不一定能阻止他們在夜深人靜獨自品嘗自尊受到傷害的感覺。
說實在的,誰都不容易。
誰都想成為感覺自信、能勝任人生各種角色、擁有獨立自主支配時間和自由的人。但是我們身處競爭的社會,不可能回避人際交往,也不可能不受傷害。我們只能獨善其身,盡可能地保護自己的自尊不受傷害,盡可能地不去打擊別人,不傷害別人的自尊。
我們擁有的寶貴資源之一就是各種人際關系,卻也要在這些關系中如履薄冰,且行且珍惜。
小心觸摸心靈的溫度,即便親為母女,也要保持尊重,讓她心里暖暖的,這樣我們自己的心也會暖暖的。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