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恭敬不如從命。謙恭地敬重領導,不如順從領導的意志和命令。對高明的贊美者而言,服從是金,語言是銀。這是由領導與下屬的特殊關系決定的。
勿庸贊言,每個領導都喜歡聽贊美的話,就連包拯也喜歡老百姓稱他為“包青天”,但善于用語言來贊美領導的人卻未必是領導最喜歡的下屬,也未必能得到領導的信任和賞識。有些州縣在意平時對領導說恭維的話,也常常使領導感到開心,但關鍵時候卻又頂撞領導的旨意,不同意領導的決策,不服從領導的命令。這類人可以說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這是一種最不合時宜的稱贊領導的策略。
不服從領導就是不尊重領導。中國人比較講究實際,一個人說的天花亂墜,干起來什么都不行的人很受人歧視。領導是工作上的權威,很重視自身威信,下屬的贊揚無疑是對領導的威信的維護和尊重,但言行不一,不服從領導實際上就是無視領導的權威,損害領導的尊嚴。
善于稱贊領導的人卻未必有多么甜蜜的語言,而是以自己的行動來貫徹領導的意志、領導的權威和威信得到認可、維護和鞏固,無疑,聰明的領導也最喜歡這樣的贊美。這樣的下屬也量受領導的青昧.劉秀登基稱帝后,在南方尚有更始帝手下的郾王尹尊等將領拒不投降,成為劉秀的心病。劉秀決定滅掉更始帝手下的這些拒不投降的將領,完成統一大業,使民安居樂業。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諸大臣時,大臣們紛紛稱贊劉秀“居廟堂之高而思其遠”的心意,劉秀也越發感到統一的必要。但當他召集眾將商討對策時,誰都不愿去,誰也不愿拿主意,劉秀感到很喪氣,最后以木簡敲著地問道:“郾勢力最強,宛居其次,誰能前去征討?”此時賈復應道:“請讓為臣征伐郾王!”劉秀開懷笑道:“有執金吾賈復進擊郾王,我還有什么擔心的。”后來評功論賞時,賈復還是一聲不吭,但劉秀卻說:“賈復的功勞,我自己是一清二楚的。”賈復不是個善于逢場作戲、沼須拍馬的人,他的行為無疑是對劉秀決策的最大的支持和贊同。一些人口頭上說好,但讓他去干卻又極不愿意,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與賈復比起來結果怎樣呢?劉秀說他心里最有數。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