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沒有自信,除了表現在臉上的神情、言談的氣度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聲音里的氣勢。
你看自己,最先看哪一部分?
當別人看你時,你又希望表現出自己的哪一部分?
事實上,你最不在意的那部分,正是別人看得最清楚的一部分。
吳教授是企管系的名師,在業界與學術界都相當吃得開,深厚的涵養與謙遜的個性為他贏得了好名聲,任何人只要拿著他的推薦函,就像是獲得品質認證,不怕找不到好工作。
有一次,一位朋友打電話給吳教授,說他們公司急需人才,請他推薦一位合適的人選。
那時正好是鳳凰花開時,吳教授的一位得意門生剛剛畢業,條件也相當不錯,吳教授于是就讓他去朋友的公司面試。
過了幾天,吳教授接到這位朋友的電話,原以為他是要通知這個學生被錄取的好消息,誰知道他竟然說:“你那位學生品行不錯,能力也還可以,但我覺得他有點內向、憂郁,給人羞怯、沉悶的感覺,恐怕不是大將之材,所以我決定不用他。”
聽了朋友的話,吳教授仔細想了想,發現這個學生平常說話輕聲細語,像是在喃喃自語,自己習慣了,沒什么感覺,但對于初次見面的人來說,倒真的會覺得不太對勁。
這個學生之所以沒被吳教授的朋友錄用,是因為他性格內向,缺乏自信。吳教授將其未被錄用的真實原因告訴他后,這個學生逐漸改變了自己的性格,揚起了自信的風帆,最后他順利地進入了一家世界500強公司。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