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完美主義?
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是完美主義者。
有的人會因為害怕文稿里出現一個錯別字而審查好幾遍,有的人會因為書本擺放不整齊或房間不夠整潔而感到難受,有的人會因為自己的作品里出現了一點瑕疵而徹底放棄這個作品,有的人會因為自己說的不夠好而放棄演講的機會。
這些是對自身的完美主義要求,還有很多讓我們容易忽略的情況是,對別人的完美主義要求,譬如有的人會因為淘寶上一次被騙的經歷就徹底放棄使用淘寶,有的人會因為別人說錯一句話就討厭一個人,有的人會因為沒有遇到理想的伴侶而放棄許多戀愛的機會。
我們先來看看心理學上對完美主義(perfectionism)的解釋。(主要來源于知乎作者:簡單心理)
完美主義(perfectionism)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對完美的渴望和追求,這一傾向在很多時候是具有優勢的,這給予他們強烈的動機去努力達成目標。而另一方面,是對錯誤的規避。犯錯、失誤、哪怕是一點瑕疵,都是不能容忍的。
完美主義常常會成為進步的天敵
生活中我們更加常見的往往是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往往是在追求避免犯錯,而不是追求完美。
心理學家Brene Brown是這樣解釋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的:“它其實并不是對于完美的合理追求,它更多的像是一種思維方式:如果我有個完美的外表,工作不出任何差池,生活完美無瑕,那么我就能夠避免所有的羞愧感(shame)、指責(blame)和來自他人的指指點點(judgement)。”
哈佛幸福課講師TalBen Shahar教授則認為完美主義其實是一種對失敗的失能性恐懼。所謂“失能”是因為害怕失敗而徘徊不前的畏懼,尤其是在他在意的事情上,會保持某種執著的態度。完美主義者有較強的自衛性,害怕他人將自己視為失敗者,他們渴望以最快的捷徑到達成功,世界對他們來說,總是非黑即白。
2.完美主義的行動困境
我覺得以上心理學家對完美主義的解釋十分貼合實際,我在生活中觀察到的很多人表現出來的完美主義者就是這樣的,他們害怕犯錯、不愿犯錯,覺得犯錯了自己的形象就不再完美了,也會面臨別人的指責。世界對他們來說常常是非黑即白的,這種要求往往會讓他們陷入行動困境,要么做到最好,要么索性就不做了。
我記得上學的時候,班上總會有一兩個同學特別愛舉手回答問題,一開始他們常常會答錯,也會被其他人笑話,但久而久之,他們就答得越來越好了,成績也比別人更好,他們就是典型的進步主義者,而非完美主義者。老師往往是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才會給學生提問,而問題通常會有一些大家比較容易出錯的陷阱。舉手回答問題的人答錯的概率其實比較高的,很多學生包括我自己常常因為“怕丟臉”“怕犯錯”而不敢回答問題,想著讓別人出糗去吧。
如今回想起來,相對答錯問題的那點丟臉而言,勇敢回答問題會激勵自己在課堂上更加集中精力深入思考問題,即使答錯了也會讓自己記憶更加深刻,這種讓自己更快進步的過程其實才更有價值不是麼。
真正的完美其實是需要不斷試錯、不斷改進形成的,而很多人卻是一開始就想要擁有完美的方案。因為過于追求開始的、表面上的完美而陷入“行動困境”,因為設計方案不完美或看起來不完美就干脆放棄執行,這種情況其實會阻礙你的進步。
完美主義傾向嚴重者還會養成一種相對極端的性格,對自己和別人都更加苛刻或執著,常常認為沒有成功那就是徹底的失敗。在生活中嚴格奉行要么做最好的、要么就不做了的原則的完美主義者其實常常是無所作為的。
因為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生活中大多數事情都不是完美的,特別是對于工作、學習和解決復雜問題來說,著手去做遠比因為不完美而什么都不做要好得多。
學習英語,一開始肯定是說不好的,如果因為說不好就不去說了那就不會有進步;學習游泳,一開始肯定是游不好的,如果因為游不好那就不去游了那也不會有進步;練習寫作,一開始肯定是寫不好的,如果因為沒有好的思路或一鳴驚人的觀點就不去寫了,那也不會有進步的。
更有甚者,因為社會不夠公平就否定了學習和上進的意義,從而不去學習了;因為遇到的愛情不完美,索性就否定了自己,不再追求愛情;因為伴侶的年輕容貌逝去、不再完美了,就放棄了婚姻的經營和愛的表達。
所以說,完美主義往往成為了進步的天敵,過分在意完美卻容易讓自己陷入了停止行動、無所作為的困境。
在時間的長河里,陷入完美主義行動困境的人最后常常會無所作為,而只想著不斷進步的人最終卻會驚喜的發現自己成了別人眼中的完美,這也許是一種命運的諷刺。
3.如何避免完美主義,讓自己不斷進步
我們或許不是徹底的完美主義者,但或多或少都在某一方面有些完美主義的偏執,這種偏執常常讓我們陷入完美主義陷阱而不自知。
舉個演藝圈的例子,謝霆鋒也許是成功的藝人,但在音樂上他卻是陷入偏執的完美主義者。他早期的音樂曾風靡全中國,音樂才華讓人側目,但卻因為對音樂純粹性過于偏執、看不慣技術進步帶來的數字化音樂而不再創作音樂。這種偏執從長遠來看只是讓他在音樂上不再有太多作為罷了,并沒有太大的現實意義。
所以,我們要如何避免生活中的完美主義帶來的行動困境呢,我覺得最好的方式是把追求完美變成追求更好。
上面提到過的哈佛幸福課TalBen Shahar教授也建議人們將自己“追求苛刻的完美”變成“追求可能的卓越”。
關于追求更好而非追求完美,在現在的信息化時代里,有一個詞叫做“迭代更新”,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思維方式,特別是如今的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在采用這種公司文化。
騰訊公司是典型的工程師文化公司,因此“迭代更新”這一理念也深入貫徹到了公司產品的各個方面。我記得小時候很愛玩騰訊的一款叫做QQ堂的游戲,有一次我跟伙伴們提起我玩這個游戲的時候他們很不屑地說:那是山寨盛大游戲的泡泡堂,那個原版的才更好玩。所以我又去下載了盛大的泡泡堂,一開始確實感覺比騰訊的這版更好,但是過了一陣子我就膩了,因為泡泡堂的人物和場景總是那幾個,很少有更新。所以我后來又回去玩QQ堂了,因為QQ堂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增加不少游戲場景和新的玩法,也會不斷優化游戲的畫面和流暢度,這樣我每次更新游戲都會有驚喜。
所以,撇開騰訊公司早期的“山寨”名聲不說,它能一直不斷做大做強,直至現在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游戲公司,而盛大游戲卻從早期最知名的游戲公司到現在徹底退出了市場,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騰訊游戲一直在通過迭代更新不斷進步,而盛大游戲卻總是止步不前”。
在信息時代里,追求頂層設計完美的思路已經不可行了,而不斷迭代更新才是趨近完美的最好思路。
我們作為個體也要學習這種“迭代更新”的進步方式,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學會接受和容忍自己不完美,其次要分析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想辦法通過不斷的練習去改進自己,讓自己越來越好、不斷進步。而面對他人,也要學會理解和接受別人的不完美,有機會有能力的就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學習和行動起來。
而關于迭代更新、不斷進步的最好方式我覺得總結起來就是:積極的心態、持續的行動、刻意的練習。祝進步,以上。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