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任何行為,能慢一步蠻好的。我們的壽命,欲想保持長久,在年紀(jì)大的人來說,就不能過"盈"過"滿"。對那些年老的朋友,我常告訴他們,應(yīng)該少講究一點營養(yǎng),"保此道者不欲盈",凡事做到九分半就已差不多了。該適可而止,非要百分之百,或者過了頭,那么保證你適得其反。
年輕人談戀愛,應(yīng)該懂得戀愛的哲學(xué)。凡是最可愛的,就是愛得死去活來愛不到的。且看古今中外那些纏綿徘側(cè)的戀愛小說,描寫到感情深切處,可以為他殉情自殺,可以為他痛哭流涕。但是,真在一起了,算算他們你依我依的美滿時間,又能有多久?即便是《紅樓夢》,也不到幾年之間就完了,比較長一點的《浮生六記》,也難逃先甜后慘的結(jié)局。所以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不欲盈"。雖然有那永遠(yuǎn)追求不到的事,卻同李商隱的名詩所說:"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豈非值得永遠(yuǎn)閉上眼睛,在虛無飄渺的境界中,回味那似有若無之間,該多有余味呢!不然,睜著一雙大眼睛,氣得死去活來,這兩句詩所說的人生情味,就沒啥味道了。
《書經(jīng)》也說:"謙受益,滿招損"。"謙"字亦可解釋為"欠"。萬事欠一點,如喝酒一樣,欠一杯就蠻好,不醉了,還能惺惺寂寂,腦子清醒。如果再加一杯,那就非丑態(tài)畢露,丟人現(xiàn)眼不可--"滿招損"。又如一杯茶,八分滿就差不多了,再加滿十分,一定非溢出來不可。
吉事怎樣方得長久?有財富如何保持財富?有權(quán)利如何保持權(quán)利?這就要做到"不欲盈"。曾有一位朋友談到人之求名,他說有名有姓就好了,不要再求了,再求也不過一個名,總共兩個字或三個字,沒有什么道理。
有一次,從臺北坐火車旅行,與我坐在同一個雙人座的旅客,正在看我寫的一本書,差不多快到臺南站,見他一直看得津津有味。后來兩人交談起來,談話中他告訴我說:"這本書是南某人作的。"我說:"你認(rèn)識他嗎?"他答:"不認(rèn)識啊,這個人寫了很多書,都寫得很好。"我說:"你既然這樣介紹,下了車我也去買一本來看。"我們的談話到此打住,這蠻好。當(dāng)時我如果說:"我就是南某人。"他一定回答說:"久仰,久仰。"然后來一番當(dāng)然的恭維,這一俗套,就沒有意思了。
熱門專題: